2009年8月23日 星期日

災後心理復健三階段,別只看PTSD

(又來獻醜了)

每次談到災後心理重建,免不了會被提到的都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最常受到關注的也是這個,然而站在「預防重於治療」的角度來說,雖然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確實值得注意,但在災害剛發生的這幾週到幾個月的期間內,需要關注的卻不是這個,或者說還不到探討這個的時候。

在這幾天的災後心理復健工作坊中吳英璋老師便提到,在災後的不同階段,受災的人們心理的狀態跟需求是不一樣的,助人工作者應有的介入模式自然也有所不同,而且每個人歷經每一個階段的時間長短有很大的個別差異,所以拿著一套方法或一套技巧就要來套所有的人並不恰當。

一般來說,在災害發生的三個月內是急性期,在這個階段很多的人都還處於混亂的狀 態,某些心理受創較重的人甚至無法接受災害發生或親人過世的事實,所以這時候助人工作者要做的是陪伴與傾聽,既不用主動去提災害的議題,若案主主動提及也 不用阻止,重要的是讓案主感到有人願意在他的身邊,同時盡量幫助他獲得身體與心理上的安適與安全。

而在災後一個月,漸漸地便會有不少人由混亂的狀態中走出來,大約到三個月後大多數 人都已基本上恢復平靜,這時對已經較為平靜的案主便可以適時地引入災害的議題,不過焦點在於如何因應災後的生活,例如房屋的重建與子女就學的安排等,但對 於情緒仍激動不安的案主則仍以前一階段的策略為主,且需評估情緒遲遲難以平靜的因素為何,以便介入處理。

接下來等到災後半年,大多的災民都已獲得暫時的安頓,生活已重新建立起一定的規律,復原的工作也陸續展開,這時災民才有那個心力去回顧災害事件,在團體與個別的晤談當中重新建構自己對災害的記憶,同時對災害的發生賦予新的意義,而這也是助人工作者可以引導的方向。

然而那些遲遲沒有進入第二或第三階段的案主,便有較大的可能受苦於創傷後壓力症候 群,這些人大多在災害中承受較嚴重的失落(例如同時有親人的死亡與財產的損失,自身的健康也受到威脅)、災後遲遲未能獲得基本的安定(如一直轉換安置地 點)、或災前便有長期的壓力或情緒上的困擾(如憂鬱症),因此往往需要較長期的心理介入,時間可能由半年到數年不等,尤其是兒童,若災後的安置遲遲未能確 定,影響將比成人還要來得嚴重。

所以災後心理重建需要處理的並不只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事實上之所以要盡快介入為 的便是降低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發生的可能,盡量在第一時間便提供能撫慰與安定人心的支持性力量,且服務的對象也不限於情緒波動較大者,而應包含所有的災民, 且這樣的工作也並非只有專業的助人工作者可以做,所有投入救災的團體包括災民自己只要學會幾個基本的概念跟技巧都可以幫助周遭的人,讓大家一起度過這艱難 的時刻。

本文同步刊載於心理師,碎碎唸部落格

2009年8月22日 星期六

心理復健馬拉松,準備好才能隨時接棒

照顧別人前先顧好自己 林依晨為災區志工準備急難救助包 NOWnews 2009/08/21 記者張雅文/綜合報導

連續上了三天有關災後心理重建的課,再看到這句「照顧別人前先顧好自己」,心中便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

自災害發生之後,臺灣各地便「動」了起來,有錢的捐錢、有力的出力,很多人都期望能夠為災民做些什麼,也不斷地想知道能夠為災民做些什麼,更有些人已經實際進入災區參與了救災的工作,而本就以助人為職志的助人工作者如心理師、社工師,以及相關科系的在學學生等也不例外,這點從這幾天的工作坊參加人數爆滿便可略知一二。

由於知道「心理復健」工作在重大災難發生後的重要性,所以在場很多的學員態度很有些迫不及待,急切地想知道「能做什麼」、「要怎麼做」,然而在三天的工作坊中擔任主講的心理學界前輩們卻是一再地呼籲並提醒所有的學員:「不要急、不要急,你要先搞清楚自己為什麼想去(災區),要先問自己是不是準備好了!」

這些前輩們之所以是這樣的態度,自然是因為過去的經驗讓他們認識到這種「急切」所可能伴隨的問題。

自民國88年921地震發生至今恰好十年,而這些前輩們也在「心理復健」這條路上走了十年,從當初「熱火朝天」到現在成為「剩人(剩下他們這幾個人)」,自然累積了難能可貴的一手經驗,所以對他們來說,這種急切的心情跟災民中的不安與混亂一樣都是正常的,但卻並不表示這樣的「熱心」就一定可以幫得到災民。

這一方面自然與我前幾天的自我剖析一般,跟是否具有相當的專業能力,以及是否能自我調節情緒有關,不過主講的前輩們更將焦點放在是否會「耗竭」以及是否能以尊重與開放的心態協助災民上面,而這兩點都跟所謂的「彌賽亞陷阱」有關。

「彌賽亞」是西方傳說中的「救世主」,而「彌賽亞陷阱」指的便是助人者在助人的過程中對助人的角色過度認同,甚至自以為可以或應該救助每一個人,忽略了自己能力有限(是人而不是神)的事實,於是過度消耗自己的能量,終究導致「專業耗竭」,或因無法接受某些自己無能為力的事實而感到深深的挫折甚至自責,以致無法繼續助人的工作。

另一個層面的「彌賽亞陷阱」則呈現在某些助人者可能會急於「拯救」他人,而忽略了受助者當下的狀態,以為自己既然是出於一片善意,想要幫助別人「脫離苦海」,別人就應該要順從他的幫助或給予相應的回饋,以致無法站在受助者的角度同理其情緒並尊重其意願,反使得受助者更防衛而難以從「苦海」中解脫出來。

所以縱使「惻隱之心人皆有之」,但一頭熱的栽進「彌賽亞陷阱」中卻不僅無益甚至有害,而且不論如何,幾位前輩們從震災的心理復健工作中早已明確的知道,災後的心理復健工作是長期抗戰,雖然第一時間的投入也很重要,但後續數年的「馬拉松接力賽」亦不可避免,換句話說任何的助人工作者只要願意都有使得上力的地方,所以現階段對助人工作者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把自己的心態調整好,並持續接受相關訓練吸取前輩的經驗,以便隨時接棒!

本文同步刊載於心理師,碎碎唸部落格

2009年8月20日 星期四

「風災創傷的安心服務」課程錄影下載

星期一(0817)黃龍杰心理師的
「風災創傷的安心服務」課程錄影,
於修剪、增大音量後,再努力上傳兩天一夜,
終於產生一個連結了!

各位可以上去抓看看?
若是可以抓的話,請回個訊給我!
讓我知道成功與否?

至於後續的課程?
不會再做剪接這種事情了!
因為實在太累了!

應該會直接請人燒成光碟吧?

2009年8月17日 星期一

心理急救:談評商行追



幫大家複習一下:
心理急救的五個步驟
談、評、商、行、追
(不是沖脫泡蓋送喔!)

心:談話關心、尊重接納。
估:來龍去脈、掌握瞭解。
量:共同討論、解決之道。
動:找人幫忙,採取行動。
蹤:檢查進度、隨時關懷。

高雄縣臨床心理師公會風災創傷駐點服務

各位會員~大家好:
日前莫拉克風災過後,很多災民需要心理專業的協助和進入,
根據危機處理的原則,雖然目前介入重點並非針對心理復健的部份,
但是身為臨床心理專業的我們,仍可以透過所學的專業,例如:

提供問題解決、給予支持、傾聽和同理、
賦能、給予衛教(如:失眠、PTSD等),
幫助災民度過這段辛苦的時期。

因此,理事長已與高雄縣衛生局討論後,
希望大家可以以志工的身分進駐災區(即為不支薪、自假的方式)前往,
(為什麼用志工身份?因為這樣不需要牽涉到兩地執業的敏感問題!)

預計進駐時間為一個月(980818-980918),
一個時段為兩位臨床心理師在場值班,
值班時間目前暫訂一次一天。
值班地點、工作內容會在0817商議後,再貼上來更新。


請根據您個人的時間填寫時間表,(有寄信通知了!)
請填寫後,請於明後天回覆給副總幹事李昆樺心理師

李昆樺:靜和醫院燕巢分院心理師
kunhualee627@gmail.com

右邊側欄增加新聞關鍵字

本部落格右邊側欄增設新聞關鍵字「八八水災、心理重建」
這樣可以增加很多有關於救災的資訊。

如果會員認為有別的關鍵字更合適,也可以回應一下,
讓資訊組再更動一下關鍵字。

以上,謝謝!

2009年8月16日 星期日

08/17風災創傷安心服務課程講義

08/17舉辦的風災創傷安心服務的課程,
短短幾日,湧入了大量熱心的心理師報名參加。

不過~即將被編組到災區認養村落的臨床心理師們~
好像沒有熱心的諮商心理師的多?
不過大家同是心理一脈,相互支援才是比較重要的!

當天因為臨時湧入大量報名者,
高雄縣臨床心理師公會的資源可能不足以立即滿足。
所以這邊做一點補救:當天講義
點上面的連結就可以連到一個網頁,
請選free download把講義壓縮檔抓下來!
然後再解開壓縮就可以了!

(已經經過講師授權,可以分給當天參與的各位!)

2009年8月13日 星期四

緊急公告!風災創傷的安心服務(課程講習)

主旨:
高雄縣、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因應八八水災災後重建,
舉辦「風災創傷的安心服務」課程講習乙案,請查照。

說明:
一、 茲因莫拉克颱風造成高高屏地區嚴重災情,
特邀請台北市具有豐富救災經驗的安心服務團隊黃龍杰心理師
南下講習災難事件的危機介入技巧,並充實災難創傷相關知能。
請貴院所惠允臨床心理師及相關醫事人員以公假參與。

二、 主辦單位:高雄縣臨床心理師公會、高雄市臨床心理師公會
協辦單位:高雄縣政府衛生局
三、 時間:98年8月17日 下午01:30-05:00
地點:高雄縣政府衛生局八樓禮堂
(高雄縣鳥松鄉澄清路834之1 號)

目前已經將公文電子檔發送
高雄縣、市臨床心理師公會、高雄市諮商心理師公會,
除心理師之外,
也歡迎醫師、社工人員、護理人員或其他醫事人員等即將加入風災後續重建工作者,
一同參與學習,
但請先與高雄縣或高雄市臨床心理師公會電子郵件或電話聯繫。
以確定人數,方便講師掌握進度。

高雄縣臨床心理師公會:kccp2004@gmail.com
高雄市臨床心理師公會:kcpa200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