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17日 星期一

右邊側欄增加新聞關鍵字

本部落格右邊側欄增設新聞關鍵字「八八水災、心理重建」
這樣可以增加很多有關於救災的資訊。

如果會員認為有別的關鍵字更合適,也可以回應一下,
讓資訊組再更動一下關鍵字。

以上,謝謝!

2009年8月16日 星期日

08/17風災創傷安心服務課程講義

08/17舉辦的風災創傷安心服務的課程,
短短幾日,湧入了大量熱心的心理師報名參加。

不過~即將被編組到災區認養村落的臨床心理師們~
好像沒有熱心的諮商心理師的多?
不過大家同是心理一脈,相互支援才是比較重要的!

當天因為臨時湧入大量報名者,
高雄縣臨床心理師公會的資源可能不足以立即滿足。
所以這邊做一點補救:當天講義
點上面的連結就可以連到一個網頁,
請選free download把講義壓縮檔抓下來!
然後再解開壓縮就可以了!

(已經經過講師授權,可以分給當天參與的各位!)

2009年8月13日 星期四

緊急公告!風災創傷的安心服務(課程講習)

主旨:
高雄縣、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因應八八水災災後重建,
舉辦「風災創傷的安心服務」課程講習乙案,請查照。

說明:
一、 茲因莫拉克颱風造成高高屏地區嚴重災情,
特邀請台北市具有豐富救災經驗的安心服務團隊黃龍杰心理師
南下講習災難事件的危機介入技巧,並充實災難創傷相關知能。
請貴院所惠允臨床心理師及相關醫事人員以公假參與。

二、 主辦單位:高雄縣臨床心理師公會、高雄市臨床心理師公會
協辦單位:高雄縣政府衛生局
三、 時間:98年8月17日 下午01:30-05:00
地點:高雄縣政府衛生局八樓禮堂
(高雄縣鳥松鄉澄清路834之1 號)

目前已經將公文電子檔發送
高雄縣、市臨床心理師公會、高雄市諮商心理師公會,
除心理師之外,
也歡迎醫師、社工人員、護理人員或其他醫事人員等即將加入風災後續重建工作者,
一同參與學習,
但請先與高雄縣或高雄市臨床心理師公會電子郵件或電話聯繫。
以確定人數,方便講師掌握進度。

高雄縣臨床心理師公會:kccp2004@gmail.com
高雄市臨床心理師公會:kcpa2008@gmail.com

2009年7月29日 星期三

私立高雄仁愛之家附設慈惠醫院徵臨床心理師

徵人公告!


財團法人台灣省私立高雄仁愛之家附設慈惠醫院

【求才對象】: 臨床心理師
【求才性質】: 全職
【求才內容】: 臨床心理科
【需求人數】: 1
【工作地區】: 高雄縣
【具備條件】: 具臨床心理師證照
【每月待遇】: 依機構規定
【 聯絡人 】: 潘威富 主任
【聯絡時間】: 上午 8時~下午 5時

【聯絡電話】: (07)7030315-3120
【電子郵件】: pwf231@yahoo.com.tw
【投遞地址】: (830)高雄縣大寮鄉後庄村鳳屏一路509號
【其他說明】:

一、 工作項目:
病房及門診心理衡鑑/心理治療、生理回饋、司法鑑定、自殺防治專案業務、
團體心理治療、性侵害加害人輔導教育業務、行政交辦事項

二、應繳資料:
履歷表(兩吋正面照片、自傳、專業經歷、行政經歷及有助於書面審查資料)
身分證影本
成績單影本
畢業證書影本
臨床心理師證照影本

三、報名方式與時間:
將應徵資料郵寄至台灣省私立高雄仁愛之家附設慈惠醫院 人事組,註明應徵臨床心理師

四、面試時間:
初審通過者將個別通知

-----------------------------------------------------------------------

郎中爆料~

慈惠醫院是教學醫院喔!

薪資據說也相當具有競爭力喔!

2009年7月25日 星期六

面對倫理困境,同儕是寶,思考是鑰

今天去上了一門很頭痛的課--臨床心理師專業倫理困境,由輔大林玉華副教授主講。

之前說「道德,教不教都頭痛」,而現在才知道,這道德倫理不僅教起來頭痛,連學起來都頭痛!

頭痛的原因倒不是老師教了什麼很難的東西,事實上老師真正教的內容並不多,就連講義也是薄薄的幾頁而已,但問題在於今天的研討會談的是「倫理困境」,還是以案例做為切入點的,而既然要講「困境」,那提出來的案例自然就不會是什麼可以輕鬆搞定的,而是一提出來就讓人感到棘手,等大家一討論,發現要考慮的方方面面還這麼多、這麼複雜,頭自然就越來越大了。

然而這也常是臨床心理專業上遇到倫理議題時的真實處境,就包括每個心理師養成教育中都一再被強調的「保密原則」與「例外狀況」,在遇到實際案例的時候也都不是那麼單純的「該保密」與「該通報」的二分而已,例如即使確知「有自傷傷人之虞」而該要通報,也還是要考慮到通報的對象、後果,以及對治療關係的衝擊。所以雖說「倫理準則」是重要的原則,但面對真實的情況時卻不是死守原則就可以將事情辦好的。

不過雖然林教授並沒有提出任何的「標準答案」(倫理議題大多都是沒有標準答案的)來緩解我的頭痛,卻也提出了兩個非常重要的「藥方」,一是認為心理師的工作是一個「teamwork」,不過他所謂的「teamwork」卻不是臨床心理師所熟知的跨專業的所謂「醫療團隊」,而是心理師同儕間相互交流激盪的一個「團隊」,這樣的「團隊」在面對專業倫理困境的時候尤其重要,因為同儕的存在可以幫助心理師察覺自身的盲點,同時也可以在腦力激盪的過程中發現更為適切的因應辦法。

另一個重要的「藥方」則是「不安,才能持續思考」,林教授一再強調,「倫理」是用來思考而非用來約束的,雖然思考這些倫理議題是件令人頭痛的事情,但也正因為思考,才能夠讓一個助人專業者越來越清楚自己的價值態度,也才能在一次又一次的經驗與回饋中越來越成熟、越來越能夠面面俱到的完成助人的使命。

本文同步刊載於心理師,碎碎唸部落格

2009年7月6日 星期一

助人工作者,小心記者就在你身邊

陳幸妤列高風險涉洩個資 郝:會請政風調查 中國時報 2009-07-04 中廣新聞/林麗玉

就說接這種公眾人物的案子兩邊不討好,這不,還沒真的接呢,只不過是回答了記者的幾個問題,麻煩就找上門來了。

心理師等助人專業由於工作的性質牽涉隱私,所以保密原則是必須要慎重看待的,在我先前的文章便曾經提過,這牽涉到案主的信任與權益,所以除非有特定的例外原因否則不得違反,不過先前的文章在談的是基於法律規定的所謂「通報義務」,那麼,如果是記者的詢問呢,那又是如何?

就專業倫理來說,就算有需要違反保密原則的那些特定狀況,其通報的對象也都是需要審慎考量的,除了法律規定的通報義務有指定通報管道之外,一般來說通報的對象以案主的重要他人如父母為主,為的是能夠協助預防自傷傷人等事件的發生,而毫無疑問的,不管用的是什麼樣的角度來看,記者都絕對不會是通報的對象。

那麼這是不是就等於說,當初回答記者問話的那位官員違反了保密原則了呢?這卻要看當時的對話是怎樣的,也就是說記者都問了些什麼,而官員又回答了些什麼,而這對話的內容雖然我們沒有在場聽見,卻能夠猜想一下,很可能是記者問說:「陳水扁透露女兒可能攜子自殺,那相關單位有沒有什麼預防措施呢?」而面對這樣的詢問,官員自然也會覺得這是個需要關注的問題(不然要是出了什麼事,還很難說會被你們記者寫成什麼樣子呢),於是責成相關單位予以評估了解後回報,而回報的結果是不符合高風險家庭的標準,也沒有自殺行為,所以暫時不會介入,於是官員也就這麼跟記者說了。

好啦,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讓我們來看看在這樣的過程中到底泄露了什麼隱私?一個是,不屬於高風險家庭,這是依據明訂的標準評估得來的,而標準的內容如父母有無職業、孩子有沒有人可以照料等等,記者說不定比社會局的社工都還要清楚,所以就算泄露隱私也是泄露「大家都知道」的隱私,既然如此,那該是誰違反倫理呢?

同樣的,有沒有自殺行為,記者也絕對會比社會局的社工還要清楚,畢竟社工人力有限,絕對不可能像記者那般每天到陳幸妤家門口去蹲點,所以對於陳幸妤一家是不是有什麼風吹草動,要問的恐怕是記者而不是社工,能夠泄露這些隱私的,也絕對是記者而不是社工。

當然啦,社工也不是完全沒有泄露隱私違反保密原則的可能,不過這前提是咱們的社工真的跟陳幸妤談過,然後對記者「爆料」說:「陳幸妤說吧啦吧啦......」,然而要是這樣的事情並沒有發生,那實在是很難說它存在有違反倫理或泄露個資的情事。

不過這樣的事件卻也提醒了所有的助人工作者,如果我們承接的個案中有任何可能引起媒體關注的人物,在面對媒體採訪甚至是上級詢問時絕對要非常謹慎,最好一切都模糊帶過,例如就回答:「對於記者的詢問,我們會去關心」這樣就好了,至於是不是有「打官腔」之嫌?那不然你記者還想我怎麼回答呢?

本文同步刊載於心理師,碎碎唸部落格

2009年6月15日 星期一

資訊組新提案:執業處所專訪

各位臨床心理師分布在不同的地方執業,
高雄縣臨床心理師公會是全台灣最南的一個臨床心理師公會,
可能也是全台灣臨床心理師執業分布面積最寬廣的一個公會。
(因為目前包含高雄縣與屏東縣,改天問一下台東縣的要不要一起~)

有的臨床心理師工作單位有網頁介紹,有的沒有。
有的醫院認為有臨床心理科或心理室可以是賣點,
有的學校認為有義務也有必要讓學生認識心理師,
但是等工作單位幫我們放上介紹網頁加三行簡介,
說實在的是一種頗消極的方法。

資訊組召集人兼資訊組打工仔(郎中啦!)認為:
積極行銷臨床心理師的作法就是
試著主動把臨床心理師公開在民眾的面前,
他~可能因為不知道而錯過你。
他~可能因為不了解而懷疑你。
資訊的提供是相當重要且必須的一件事情。

所以,我會在下次理監事會議提出新提案
但是新提案若沒有任何執業單位願意支持,
光靠我一個人熱血是沒有用的!
畢竟我已經過了熱血青年的歲月~現在是中年囉!

##CONTINUE##

好~先說明一下新提案:
其實很簡單,有點像是「蝴蝶飛訊」
(不好意思~剛好我是飛訊的編輯)
作法就是介紹一個執業單位;透過幾個固定的開放式問題,
讓各單位的臨床心理師們回答,並請各位提供照片,

當然,某單位中有人不願意曝光的話,
我們就把它簡化到像是門診表、或是診所門口的醫師簡介一樣。
僅簡單列出學歷、經歷等等。

有興趣多呈現一點的,你可以寫寫專長,也可以說說志向等等。
秀出你最好看、最專業的一張照片。科室一起的照片也ok啦!
貴科室的豪華設備、或是溫馨氣氛當然也可以!
很多啦~你可以自己想像,反正是開放式問題。

讓公會的部落格也幫各位臨床心理師的執業場所作個介紹,
讓更多有需要臨床心理師的人們可以找到跟了解心理師的所在與功能。
當然,本部落格右邊的會員執業單位,也可以改成直接連結該篇文章。
可以充實資訊也可以有更清楚更詳盡的說明。

目前,第一個上場的當然是「宇智心理治療所」
第二個呢?
請各單位主管不要客氣!踴躍報名,我會把問題寄給你填的。
一切電子化,我寄問題給貴單位,請主管或心理師們回答問題並寄回,
當然,照片也請電子檔寄來,若需要美化(柔焦或是馬賽克等,請先自行處理。)
有門診表或是自己科室的網頁連結、甚至各位心理師自己的網頁,也請在文中給我連結,
我們就一併在文中呈現。

以上~是本提案的大要。
拉拉雜雜,但相信各位臨床心理師們都可以組織並理解我在講什麼。
謝謝啦!要報名的請在本文下方回應。

2009年6月14日 星期日

心理師訓練導入OSCE臨床實務評估模式之我見

昨天代表公會去參加全聯會的會員代表大會,只是下午的會議沒有什麼特別值得一談的事情,倒是上午的講座蠻值得深入了解與討論。

昨天上午的講座主題是「臨床心理學實務能力的評估--OSCE模式的應用」,而這個OSCE模式據講師的介紹已經在醫界行之有年,其中O指的是客觀(Objective),S則是結構化(Structured),C為臨床(Clinical),E乃測驗(Examination),簡單說就是以客觀且結構化的方式來進行臨床實作能力的評量。

那麼,這樣的評量又是怎麼做到的呢?最常採用的便是以「標準化病人」來進行測驗,不過這所謂「標準化病人」其實並不是真正的病人,雖然依據的是真實的病歷,但實際上場的卻是經過訓練的演員,這些演員藉由訓練來熟悉病人會有的反應,以在實際測驗時依據腳本來演出病人的角色,並與接受評量的實習醫生或醫學院學生互動,而督導醫師或教授則依據後者與「病人」互動時的表現來打分數。

這樣的評量方式有一個很大的作用是可以了解學習者實際執行醫療工作時的能力,因為醫療工作面對的是人,而不是白紙黑字,有很多東西是用紙筆測驗測不出來的,例如會談的技巧、行為的觀察等,這些在過去都是以實際個案報告的方式來呈現,然而每個個案的情況不同,難易度也不一樣,公平性易受影響,以「標準化病人」便可以降低這樣的落差,還可以依據需要設計不同的腳本以評量不同的能力。

而心理師的工作又比醫師更常與個案互動,更需要良好的行為觀察與會談技巧,故而如果能夠導入這樣的評量模式,其作用絕對不會比訓練醫師還要來得小。然而這樣的模式雖說有不少的優點,卻也不是沒有缺點的,最大的缺點就是成本很高,因為要培訓很多的「標準化病人」,還得要設計各種各樣的「腳本」,但兩位講師認為這樣的缺點可以以各機構集體培訓資源共享的方式來因應,而且他們還認為,這些「標準化病人」不僅可以用於評量,還可以用於教學訓練,如此便能進一步分攤成本。

但除了成本的問題之外,還有一個問題是評量的「內容」要包含哪些,這點兩位講師也有提到,他們表示在進行OSCE模式之前必須先對心理師的「核心能力」有共識,而且這個「核心能力」還不能是一些抽象、籠統的概念,而必須是細緻、具體的準則,否則是無法編輯成「腳本」的。

然而在我看來,這也正是障礙之所在,因為心理師的工作的複雜性與多變性,要有概念上的共識不難,但要形成準則就有很大的爭議了,也許在心理衡鑑或心理評估上還可以做到,但在心理治療上,除非拆成一個又一個的「技術」,否則根本很難「標準化」,然而這一個又一個的技術組合起來就是所謂的心理治療嗎?這恐怕沒有哪位心理師會同意吧!甚至我們還必須預防為了導入OSCE模式而導致心理治療「工匠化」的問題哩,因為「考試引導教學」乃是教育的定律之一啊!

本文同步刊載於心理師,碎碎唸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