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6日 星期三

夏季號「當愛已逝,陰鬱瀰漫林霧」活動回顧

夏季號「當愛已逝,陰鬱瀰漫林霧」活動回顧



【性倒錯的施虐與受虐性特質案例與回應片段/莊慧姿、葉怡寧】男孩,急切渴望與母親合而為一嬰兒式幻想的實踐,他,將潛意識幻想渴望行動化展演,在日常生活,唯有透過喬裝過程,經驗愛撫、輕拂的快感,再度喚醒記憶中母親的愛。小男孩繭足囿限不要成為男人,因此,他成功的幻想,她依然是母親子宮裡的寶貝。


克來恩在「早期伊底帕斯焦慮」一文延伸佛洛依德兩篇重要性心理發展文章「性學三論」與「一個孩子正在被打」,更精緻的將伊底帕斯從三歲往前推到一歲。男孩的女性情結的底層,存在著受挫慾念,反之會以渴望、偷竊或侵佔的方式施展,相對於,女孩對抗閹割情結,反應著成就渴求,女孩要放棄有威力的陽具,說來困難。這也為什麼精神分析理論強勢推論,女性在發展的道路上總是會比男性來的艱困荊棘。


【憂鬱、陰鬱與哀悼:從精神分析的觀點啟程/李俊毅】詩人波特萊爾「巴黎的憂鬱」。當人世的喧囂消失,我只因自己而痛苦無奈!我必須埋藏自己的想像力與回憶!請允許我以謊言為糧活著。而後,上路吧!


佛洛依德在「憂鬱與哀悼」:當客體的影子落在自我。已逝法國分析師亞富尤著作:當影子成形時。影子即成為失落客體。


高雄(縣)臨床心理師公會繼續教育工作小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