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1日 星期一

臨床心理師~PLAY ONE

有習慣打籃球的臨床心理師,應該很熟悉:『[play one』這句話吧!
當球場有人在進行三三鬥牛時,
想加入的人都要主動地報出『Play one』!
這樣的問候一方式是一種報名參加的方式外,
另一方面也是尊重其他在場的球友們,
是否願意讓新球隊加入?
畢竟,球隊越多要等的時間也越多,對吧?
那如果將這樣的情況延伸到臨床心理師身上呢?
當臨床心理師要進入或跨足到一個新的領域時,
我們會怎麼做呢?ㄟ...
我們會跟其他專業打招呼嗎?....
我們會跟其他專業或服務對象介紹自己嗎?
我們會了解其他專業目前服務現況嗎?
我們會知道目前在場有多少其他專業嗎?
.......................................................................
如果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的話....
我們到底有多熟悉我們的藍海了呢?
如果我們真的要到企業界、學校、社區或還有其他的嗎?....
我們的情報都有了嗎?
其實我們常常都是在前輩跌跌撞撞後...
然後,站上山頭的前輩在後輩的蹴踴和慫恿下,
開了工作坊..傳授了『成功的』經驗...
然後呢?新手便跟著資深前輩的『成功分享』秘技
....依樣畫葫蘆的做了起來.....那結果呢?
新手可能傷痕累累、心灰意冷的..
幸運的話,可能還可以回到醫院待...領薪水...
但是如果不幸的話呢?.......
證書號碼上有名字,那實務工作者名單上呢?...
身為資淺的臨床心理師,不僅是想跟前輩分享成功之外,
其實也更想了解『失敗』的過程,
畢竟我們都知道『成功哪有那麼簡單,失敗也不會那麼少出現』,
如果在我們新手闖蕩的時候,能夠有資深前輩的帶領和提醒,
或許不僅可以少了跌跌撞撞、鼻青臉腫的過程外,
也可以激發出更多的創意....(師徒制或團體戰的好處)
此外,也期待我們可以跳脫『臨床心理師無敵』的迷思...
能不能停下來去學習其他專業的長處呢?...
至少喊個Play one嘛....讓其他專業知道還有厲害的球隊在場啊!
再次感謝各位前輩的開疆闢土....

10 則留言:

黑心的江湖郎中 提到...

生動有趣的譬喻~!
郎中非常認同您的看法,
推哪句~「臨床心理師無敵」的迷思!

介紹自己,跟其他專業打招呼,
瞭解當前的狀況以及切入的點,
我想多數的臨床心理師不玩這些!
因為~
哪些多數...都堅定的認定自己是
「助人工作者」,是從事高尚工作的人!
所以這種行政、溝通、協調的鄙事,
是不會主動去過問的!

你可以看看~
哪些情報多的人,
被當作是無聊的八卦客,
那些碰撞試誤者,
被說是不務正業的笨蛋,

那些開班授課的前輩們,
被認為天賦異稟,
或說是背景雄厚?

你點出了一個重點,
就是失敗的重要性!
但是
臨床心理師只有在這部份夠正向
夠正向到從來不去聽失敗的經驗!

Danny 提到...

對這一點,我不知道別人怎麼看
不過就我在共識營接收到的一些訊息來說,臨床心理師大多是很"低調"的,只是這個低調,在我看來頗有點"偷偷摸摸"想要"蒙混過關"的味道

當然,我可以了解某些人之所以低調,一方面是顧慮市場的接受度,怕"臨床"這兩個字帶給別人"病態"的聯想,另外也是顧慮會有其他的領域來爭食,讓"藍海"一下子就被染紅

不過就如同我在說明那棵樹的時候所講,這是因為有不少臨床心理師口中的藍海,實際上是我們跟別的專業廝殺的紅海
而要避免這樣的狀況,"進入門檻"跟"市場區隔"是重要的策略,而就我的觀點,醫院的訓練是我們的進入門檻,至於市場區隔,則必須我們對自己的特色有所了解且具有信心,敢於亮出旗號時才有可能
然而目前的情況是,會報出"play one"的或許有,但會以"有別於諮商心理師的臨床心理師"來大聲應戰的恐怕沒有

mindfulness-based longdog 提到...

學長說的好,市場區隔和進入門檻是很重要的。當你要了解『市場區隔』的時候,其實更應該要知彼知己啊~不去了解人家在做什麼,你怎麼知道你不會重複做...所以更需要去打招呼甚至去熟悉啊~可是我們可是『高貴』的臨床心理師..心理學的基礎,而且會以往的框框試著套用在其他專業上,這只會讓跳進藍海的你顯得黔驢技窮,那這是何必苦呢?
再者『進入門檻』這回事.....我是覺得啦~門檻的設置呢?目前內政部營建署並未公告每個房子的門檻設置標準,所以...大家的房子都不一樣...如果只侷限說,要到醫院工作後才能去開業的話,小弟有點擔心是否會抹煞一些不適應醫院的人呢?雖然醫院的歷練可以讓臨床心理師了解個案的動態和醫院的生態,但並不見得可以提昇多少對社區的能見度吧....
但是我想我還是很感謝前輩們和學長的回應和提醒..讓我的視野開闊了不少...

Danny 提到...

就是因為不適應才會跳出來啊,但就算跳出來了,依然無法抹煞那段不適應的過程的重要性啊

至於提升對社區的能見度跟醫院工作的關係,請恕我不是很了解你的意思是什麼,你的意思是待在醫院會對外面的社會發生什麼變得遲鈍嗎?我不否認這樣的可能性,不過我以為那是心理師自己的問題,一個有打算脫離醫院的心理師自然會想辦法跟外界接觸不是嗎?至於沒這個打算的心理師嘛,知道這些要幹嘛?

Danny 提到...

至於是不是要經過醫院的歷練才去開業,我想反問:
一個研究所剛畢業的心理師會有自信開業嗎?
如果沒有,那既是"臨床"心理師,去醫院歷練個幾年不是很合理嗎?不然要去哪裡?
如果有,那你覺得才實習過一年的心理師有多大的能耐能夠成功地維持住這家治療所呢?

mindfulness-based longdog 提到...

謝謝學長精闢的分析和回覆,容許學弟再多說和澄清:
1.的確,學長也同意臨床心理師到社區以前必須要先做好功課,這樣的也剛好符合我所提到『play one』的概念,收集來自目前在做的同業和其他專業的保貴經驗,而非一昧地的孤芳自賞吧~
2.關於到醫院歷練後才出來開業的建議呢?謝謝學長的提醒,這個我的確同意,一年的實習後就直接開業的確是殘忍也不合理,畢竟個案不是白老鼠,需要更斟酌,不過,其實我想強調的是目前研究所課程裡,所教授和訓練的課程並非多元化的課程,仍以醫院場域為主,因此,當然讓一個研究生在兩年的課程加上一年的實習後,當然無法適應和獨立在社區開業~因為老師都沒有教啊!
3.礙於授課的時數容易被研究和實習分割,當然如果要加入其他累類型的課程,實在是天馬行空啦~但是我建議可以在研究所課程中穿插經驗分享或職涯發展的座談會,讓新人們了解如何規劃自己的下一步。
總之,我很高興和感謝學長給我的回應~真的很棒的回應~金多蝦啦!

mindfulness-based longdog 提到...

謝謝學長精闢的分析和回覆,容許學弟再多說和澄清:
1.的確,學長也同意臨床心理師到社區以前必須要先做好功課,這樣的也剛好符合我所提到『play one』的概念,收集來自目前在做的同業和其他專業的保貴經驗,而非一昧地的孤芳自賞吧~
2.關於到醫院歷練後才出來開業的建議呢?謝謝學長的提醒,這個我的確同意,一年的實習後就直接開業的確是殘忍也不合理,畢竟個案不是白老鼠,需要更斟酌,不過,其實我想強調的是目前研究所課程裡,所教授和訓練的課程並非多元化的課程,仍以醫院場域為主,因此,當然讓一個研究生在兩年的課程加上一年的實習後,當然無法適應和獨立在社區開業~因為老師都沒有教啊!
3.礙於授課的時數容易被研究和實習分割,當然如果要加入其他累類型的課程,實在是天馬行空啦~但是我建議可以在研究所課程中穿插經驗分享或職涯發展的座談會,讓新人們了解如何規劃自己的下一步。
總之,我很高興和感謝學長給我的回應~真的很棒的回應~金多蝦啦!

Danny 提到...

不知道mindful longdog,以及各位心理師們,是如何設定臨床心理師的學校訓練的?

在共識營中我也提過這樣的問題,就是我們一直期望學校老師能教這個教那個,但事實是學校的教育年限就那麼幾年,真要增加必修選修的學分數學生不願意也不見得吃得消

所以,我的想法是,學校能教的只是每個臨床心理師都該要知道的一些基礎的東西,至於後續很多不同的應用,等你到那個實務場域去跟前輩學吧!

而且說起來,有很多東西在實際下去做之前根本就有聽沒有懂,反倒做過之後一點就通的,所以學校老師說那麼多幹嘛?

至於類似"職涯達人經驗分享"之類的,要開也是可以,不過我以為只會是選修,而且不會太多學分,不然每個領域都找個人來開個三學分,那學校老師都可以納涼去了

不過也正因時數有限,學生能聽到的也將是十分簡略的東西,而且還會因為每個實務工作者經驗態度的不同,給予不同的內容(例如我就毫不介意說黑暗面,嘿嘿),至於你期望的關於開業等的眉眉角角,ㄟ,給我幾個小時的時間,我是可以跟你說我是怎麼成為現在的自由工作者,而且還可以活得很滋潤的,但你確定這些等到你準備好步入我的"後塵"時還有用嗎?

ps.前後那些"敬語"可以省省了,雖然我願意相信你有幾分真心誠意,不過在公會的討論板上我們還是以同儕角色相互激盪好些

mindfulness-based longdog 提到...

拍謝啦~這些敬語是我個人的習慣啦....雖然是同儕間的討論,我個人覺得禮貌還是蠻重要的啦...而且我也喜歡這樣的討論,至少可以看見自己的盲點,呵!至於誠意的話,我當然是很有誠意的囉....我的觀點是:
1.關於在校園裡增加其他取向的課程,的確是我個人的發想....有點天馬行空,但不一定無法嘗試,因為事在人為!
2.我還是想強調『經驗傳承』的重要性,無論是好或壞呢,總是寶貴的經驗,即使學到的時候派不上用場(who knows),都還是很寶貴的啊!就像佛洛伊德的東西有人說過時,卻有人用先進科學研究是一樣的道理。重要的是『給予』,能不能夠給?想不想要給?給不給得出來?....

Danny 提到...

經驗傳承或經驗分享當然是重要的,只是我以為不一定,或說不需要在學校,而是在實習或實務工作場域以"師徒"的方式進行會更好
原因如同前述,一是學校學習時間有限,基礎的東西已經多到學不完了,二是實務經驗的傳承或分享在有實際接案的情況下更容易領會